【新华企业资讯5月12日】日前,长沙银行披露2022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公司经营发展深度融合,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提升的同时,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总体发展质量稳步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22年,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8.68亿元,同比增长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1亿元,同比增长8.04%。营收结构持续优化,利息收入平稳增长,中收贡献快速提升,净息差、ROE等指标在上市银行中保持较优水平。资产规模稳步扩大,一季度末达到9544.44亿元,即将迈入万亿城商行行列。资产质量持续夯实,不良贷款率降至1.16%,拨备覆盖率升至311.09%,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经营发展持续向好的背后,是该行生态银行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结果。2022年,长沙银行生态银行战略全面升级,通过构建“3+2”生态体系,驱动业务转型重构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该行零售、对公、资金等业务实现良好发展,多项指标表现亮眼,金融科技全面赋能,内部组织敏捷高效,对业务发展形成强力支撑保障,生态银行战略成效显现。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资产总额接近万亿元
2022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银行业的深刻变革,长沙银行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步推进精益管理和转型发展,实现经营业绩稳健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长沙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8.68亿元,同比增长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1亿元,同比增长8.04%。今年一季度,该行业绩增速进一步回升,实现营业收入60.81亿元,同比增长12.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9亿元,同比增长8.68%。其营业收入增速较去年四季度、一季度分别高5.19、0.87个百分点。
从收入结构来看,中收贡献的快速提升以及传统利息收入的稳步增长,是长沙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2022年,长沙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79.67 亿元,同比增长11.52%,跟随资产规模扩张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息差持续下滑的行业趋势下,长沙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实现全年净息差逆势提升。2022年,该行净息差、净利差分别为2.41%、2.52%,分别同比上升0.01、0.04个百分点,净息差水平及稳定程度在同业中表现突出。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8.14亿元,同比增长15.90%,增速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长沙银行不断深化业务转型,加速轻资本转型,财富管理、供应链保理、贸易金融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中收贡献快速提升,非息收入成为拉动营收的主要贡献。2022年,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3.19亿元,同比增长23.99%,在银行业中收普遍疲弱的环境下表现可谓亮眼。今年一季度,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大增100.36%,较上年同期实现规模翻倍,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9.08%。
经营规模稳健增长,即将迈入万亿城商行行列。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资产规模突破9000亿元,达到9047.33亿元,同比增长13.64%,今年一季度末资产规模达到9544.44亿元,即将迈入万亿元城商行行列。在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长沙银行董事长赵小中表示,该行“万亿总资产”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有望提前实现。该行总资产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2022年,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260.3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7%,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从上年末的44.91%提高到45.62%;负债总额8425.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4%,其中吸收存款本金总额578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27%。
经营效益的提升离不开持续的降本增效。2022年,伴随着零售转型加深和深耕县域战略发展需要,长沙银行员工队伍持续增长,但业务及管理费增速仍保持在营收增速以下,成本收入比全年下降0.14个百分点至28.30%。这主要得益于长沙银行进行的全过程精细管理和全口径成本压降所致。2022年,长沙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57%,总资产收益率为0.84%,盈利能力指标在上市银行中继续保持在较优水平。
生态银行战略全面升级,业务转型重构核心竞争力
整体业绩持续向好的背后,是该行生态银行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结果。三年前,长沙银行在中小银行圈内率先提出打造生态银行战略,直面竞争压力,主动向上突破。时至今日,长沙银行生态战略开花结果,成效显现。2022年,该行进一步将四大金融生态升级为“3+2”模式,形成整体战略在生态建设上的映射。
以本地生活生态为例,目前长沙银行的布局已形成规模和领先优势,通过打造全面链接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生态圈,该行零售业务、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领域的竞争力得以重构。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零售客户数近1657万人,零售客户覆盖率达25%,智慧项目数量累计已达10826个。个人存款2719亿元,同比增长28.2%;个人贷款1720亿元,同比增长13.3%,均实现了较好增长。财富管理逆势突围,2022年末该行零售客户AUM达3304.85亿元,在全市场增长不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19.14%的较高增长速度;财富客户数达97.94万户,增长25.12%;财富中收大幅上升至5.02亿元。消费金融强势增长,在全省消费贷款同比少增的情况下,该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强势增长15.4%,达到1425.08亿元。
在产业投行生态方面,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生力军”,长沙银行坚持金融回归本源,全力服务地方发展战略、产业升级及重点领域,在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中,实现自身业务的强劲发展。2022年,该行对公贷款余额达到2409.78亿元,同比增长19.30%;对公客户数达到39.09万户,覆盖全省24.80%的企业,累计服务省内供应链核心客户149户、上市公司124家。2022年该行制造业贷款增长21.75%,规模位列湖南省金融法人第一。在产业投行生态下,该行在科技、绿色、县域金融等领域增长明显。2022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21.70亿元,同比增长21.9%;绿色金融贷款余额326.0亿元,同比增长28.3%;县域贷款余额1423.07亿元,同比增长26.47%,县域金融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长沙银行积极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增量提质,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同比增长39.1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46%,全年减费让利11.67亿元。
此外,长沙银行将市场投资生态作为其资金业务转型的重要抓手,持续布局完善债券、代客、票据、投研四大平台。2022年,该行金融投资规模达3843亿元,同比增长7.08%。外汇市场交易量突破万亿元(折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01.10%。同时,该行持续推动资金条线有效脱虚向实、服务实体,成功助力42户企业发债,成功发行湖南省首单欧元债券,并创境外债券最低利率。
金融科技生态和内部组织生态对上述三大业务生态形成强有力支撑。
2022年,长沙银行持续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对前台影响、内部运营、风险管理的全面赋能。截至2022年末,该行网络银行用户总数逼近千万大关,客户活跃度继续上升,全年微信支付交易量位列全国城商行第一;集中授权柜面使用率、柜面交易智能化替代率、网点智能化转型率等数字化运营指标均达到行业优秀水平;风险管理应用不断深化,建立涵盖1000多个特征的风险特征库,风险预警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激励机制等措施,该行加快向跨部门、网式、端到端责任制的新型网状结构转型,内部组织生态更加敏捷高效,为战略转型和业务变革提供有力保障。在组织管理上,该行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公司经营发展深度融合,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行、党建与业务融合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全面强化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持续夯实
强大的风险管控能力是推动经营发展行稳致远的前提条件。2022年,在金融科技生态赋能支持下,长沙银行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数字风控作为关注重点,全面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建设,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近年来,长沙银行风险底盘稳步夯实,存量风险加速出清,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不良率、关注率双降,资产质量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率为1.48%,较上年末下降 0.50 个百分点,均保持2019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末,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持平在1.16%,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加大拨备计提力度。2022年,长沙银行加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74.41亿元,同比增长11.81%。今年一季度,该行继续加大计提力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8.79亿元,同比增长25.01%。这与行业内普遍减少计提力度以反哺利润增长的做法大相径庭。今年一季度,长沙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6.60%。
拨备覆盖率、拨贷比指标继续双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11.09%,较上年末上升13.22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61%,上年末提升0.05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一季度末,该行拨备覆盖率继续提高至312.26%,达到2015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第17位。
资本保持充足稳定,内生增长能力增强。截至2022年末,长沙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依次为9.70%、10.80%、13.41%,各级资本充足率水平均满足监管要求,保持在较优水平。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没有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较上年提升0.01个百分点,资本内生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张威 吴丛司)